局長“出圈”只是第一步 文旅還須修“內功”
誰也沒想到,從開年至今,各地文旅局長“打擂臺”續集不斷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上天下海,穿越古今,實實在在的流量熱度不斷狂飆,甚至還引來了蹭熱搜的冒牌“局長”——“杭州文旅局局長高清寫真”等話題詞條在3·15前夕被網友在線打假……
蹭熱度的冒牌“局長”。
面對風口上的文旅局長,不少人擔心,這是不是自媒體裹挾下的“一次性紅利”?當流量熱潮褪去,線上流量如何變為線下“留”量,實實在在留住游客,激活文旅消費?這或許是實現文旅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。
文旅局長代言=流量密碼?
回想故事的開始,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文旅局副局長賀嬌龍在雪中策馬奔騰,為當地滯銷的土特產帶貨;湖北隨州文旅局局長解偉古裝“出道”,一心為當地原本并不出名的銀杏美景代言。
近日,河南駐馬店遂平縣文旅局長趙東升則化身孫悟空,在《西游記》取景地嵖岈山景區“騰云駕霧”,聲稱獲17億的瀏覽量。廣東各地文旅局長也“花式”出圈,云浮文旅局局長黃小澗為代言家鄉山水“飛”上九霄云外。
低成本特效的孫悟空騰云駕霧火“出圈”。
流量能否真正轉化為當地實際的文旅收入?讓我們來用數據說話:根據馬蜂窩數據顯示,2023年春節,隨州的搜索熱度同比上漲16%,同程旅行數據也顯示,隨州酒店預訂量較2022年同期上漲68.4%。
小紅書2023春節消費報告。
究其原因,有業內人士分析,這種變化主要是解除疫情隔離措施帶來的增量。而對那些旅游資源本來就薄弱的城市來說,文旅局長們對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也確實起到不少作用。
“模式容易復制,文旅局長也就變得越來越‘卷’了。我們每個人都沾了高科技的光,這是流量時代的典型特征?!睆V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武文霞分析說。
然而,“討巧”是否一定意味著“討喜”,武文霞卻認為“見仁見智”。在她看來,目前不少局長出鏡的代言視頻過于“高大上”:“我們現在鼓勵的是‘大眾旅游’,但文旅局長推薦的這些內容,真的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看點嗎?是否適合老百姓的消費能力?”
“現在大家都穿古裝、都騎馬、都打功夫,內容也存在過于同質化之嫌?!睍r代文旅營銷戰略機構董事長兼首席顧問熊曉杰也有相似的見解。他認為,每位局長都需要根據各地文旅品牌定位、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,去打造自己的專屬內容。
熊曉杰認為,文旅局長不僅僅是一個“代言人”,更是一位管理者,他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將當地資源充分帶動起來,從而構建系統、完整的品牌和營銷推廣策略,比親自代言的效果更加長遠。
“局長出圈不是目的,城市形象出圈才是目的。文旅局長出鏡是一種值得鼓勵的進步,但我們還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去參與文旅品牌宣傳,而不僅僅是局長垂范就可以了?!彼a充道。
沒有“局長代言人”也能“火出圈”?
廣東文旅資源“家底”豐厚。沒有“局長代言人”,那些有故事可講、有情懷可嘆的城市與鄉村流量究竟如何?不少廣東城市都在兔年春節“用實力說話”,拉出了亮眼的成績單——
據統計,2023年春節,潮州共接待游客285.3萬人次,同比上漲44.1%,客流量遠超歷史同期“最高峰”;汕頭共接待游客超222萬人次,僅大年初三當天就高達136萬人次,且停留三日以上游客達到110.8萬人次。
說到“火出圈”的潮汕,自然不能不說“火出圈”的英歌舞。據《小紅書2023春節消費報告》顯示,春節期間,就有50萬人在小紅書分享潮汕最具代表性的非遺英歌舞。嶺南特色的傳統年俗再次站到春節“C位”上來。
春節期間,社交平臺上英歌舞火出圈。
讓潮州古城熱鬧起來,也與廣濟橋的活化和古城街巷的微更新密不可分。2018年春節,一江兩岸夜景燈光秀在廣濟橋亮起,一躍成為潮州旅游新名片。今年,復建完工的潮州鎮海樓(舊府衙)帶來激光投影秀,給了眾多游客再來一次潮州古城的理由。
影視作品的爆火對文旅的帶動同樣不可小覷:劉昊然主演的《四?!穾Щ鹆巳【暗厣穷^南澳島,南澳島今年春節也成為平臺搜索最高的四大“山、海、湖、島”之一。
電影《四?!吩谀习呐臄z取景。
張頌文主演的《狂飆》把江門梅家大院帶進公眾視野,而陳偉霆主演、在汕頭小公園街區取景的《暴風》即將上映,后續的文旅效應也值得期待。
電影《暴風》在汕頭小公園街區拍攝取景。
有人將廣東缺乏名山大川的加持視為“先天不足”。但武文霞認為,其實許多“網紅城市”也不一定擁有類似的資源。以長沙為例,當地就不按一流的景區和主題公園“出牌”,而是主打她的美食、夜生活和煙火氣。
“做宣傳和營銷之前,首先要研究清楚自己的潛在市場究竟在哪里?!痹谖湮南伎磥?,文旅營銷不能一味靠“卷”,還要研究清楚廣東地域文化資源的特色:“比如華僑文化就值得我們深入研究,華僑華人也是我們的潛在客戶群?!?/p>
“總而言之,文旅推廣只有形成‘內涵傳播’,才能形成持久性的消費,公眾才能對當地產生發自內心的認同感?!蹦戏娇萍即髮W黨委書記、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院長、講席教授李鳳亮說。
如何讓“頭回客”變成“回頭客”?
修煉好“內功”,等一陣東風。不少文旅專家與業界人士都認為,扎實推動地方文旅“出圈”,各地還有不少“必修課”需要加強,讓更多被短視頻吸引前來的“頭回客”變成“回頭客”。
“中小城市發展旅游業,要根據優勢特色將旅游業發展成一個溫和、可持續的產業?!敝袊鐣茖W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授魏翔認為,追求旅游業的爆發式增長在短期內可以增加收入,但會對城市長期發展帶來擠兌;而有生命力的旅游,尤其是小城旅游,首先應該為市民服務,先內后外、先主后客,形成主客共享的旅游設施。
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此前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也表示,文旅局局長在推動家鄉發展的同時,也要更加關注一個地方旅游目的地中長期發展的科學規律,要用多元化的方式讓游客感興趣、愿意來、留得下、多消費。
武文霞認為,廣東修煉好文旅“內功”,需要加強人才、資金、技術三門“必修課”。她觀察到,粵東粵西粵北許多地區坐擁不少特色非遺和歷史文化名村,但一些村落面臨“空心村”問題,“只有讓年輕人留得下來,才能實現當地文旅的常態化運營”。
熊曉杰則認為,一個地方的IP形象或動漫形象未必是最重要的,策劃全民參與的營銷活動有時更為關鍵。他舉例介紹,日本熊本縣的“熊本熊”是街知巷聞的流量明星,當地推出“熊本驚喜”品牌推廣活動,鼓勵當地老百姓發掘家鄉的優點與特色,取得“全員營銷”的良好效果。
南方日報記者 黃堃媛 楊逸 王涵琦
標簽: